摸清生態家底 這場國際咨詢會在成都召開
來源: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2-07-31
要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首先就要摸清生態家底有幾何。而在這之前,還要建立一個科學、合理且普遍認可的評價體系。近日, “成都市公園城市及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 線上國際咨詢會議在成都召開。會議主要介紹了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及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成效,同時向各方“借智”,探索合理科學的GEP核算方法,并于后期逐步完善。
2022年,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資料顯示,作為 “公園城市”首提地,成都市全市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森林生態功能狀況持續改善,截止2021年,成都市森林面積達867萬畝,森林蓄積量已達378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0.33%, “兩山兩環兩網六片”生態安全格局進一步穩固。生物多樣性方面,全市記錄高等植物4459種、陸生野生動物730種,生物多樣性的監測和保護取得一定成效,城市生態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
此外,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作為成都市“一山連兩翼”空間格局中的“城市綠心”,是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嶺,也是成渝城市群主軸上的重要生態綠核和重要生態屏障。
記者了解到,此次會議介紹了GEP核算評估框架體系、指標及方法。評估核算依據和方法是中國科學院編制的《陸地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技術指南》,該方法于2021年納入聯合國環境經濟核算系統—生態系統核算框架(SEEA-EA),作為生態系統服務和生態資產價值核算指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2050目標的評估指標。結合成都公園城市及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具體生態本底特征及歷史文化特征,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核算指標選擇上,采取針對性、創新性措施做法,確保實現精準核算,為成都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數據。
聯合國環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伙伴計劃主任張林秀認為,公園城市是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是世界上少有的城市綠心,對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該評估項目將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科學依據,也可為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的城市提供借鑒價值。她建議,評估工作可特別關注自然生態系統對城市的特殊生態服務價值,充分考慮“城市-自然-居民”之間的相互惠益,為城市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平臺(IPBES)委員吳寧認為,“公園城市”理念是在更高維度上對現有城市的生態化重塑,可提高城市的整體生態系統服務水平。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位于城市之心,對于構建“人與自然生命的共同體”意義重大。他建議,除了城市建成區,鄉村景觀在公園城市建設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可將鄉村景觀韌性的提升和保護納入公園城市建設的考量之中。
此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以及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聯合主辦,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CIMOD)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