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成都科研者揭開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生物擴散的“秘密”
時間:2019-03-22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獲悉,近期,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團隊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發表研究成果,揭示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兩大陸之間存在長時間不對稱量級的生物擴散。

 2015年,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團隊發表文章,揭秘雨蛙屬物種起源于美洲大陸,通過白令陸橋的兩次擴散事件擴散到歐亞大陸的故事。研究團隊利用“白令陸橋作為生物擴散通道”的大量前期研究,整合分析了跨越白令陸橋的雙向擴散事件。

 結果表明,共有61次從歐亞大陸向北美大陸和31次北美大陸向歐亞大陸的擴散事件,揭示了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之間存在長時間的不對稱量級的生物擴散交流。

 研究團隊通過分析這些物種擴散事件的歷史,發現擴散事件在時間線上的動態模式與氣候環境變化具有很強相關性。這一系列氣候變化最終導致美洲大陸向歐亞大陸的擴散事件明顯低于歐亞大陸向美洲大陸的擴散事件,進而造成兩大陸之間存在不對稱量級的生物擴散現象。

 根據研究,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之間不同生物類群的擴散事件具有不同的高峰期。在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地區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以及相關動植物類群的系統發育多樣性,是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之間不對稱生物交換模式產生的主要原因。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實習記者 曾那迦

 原文鏈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