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簡介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以一級學科建所的中國科學院直屬事業單位。建所以來,成都生物所始終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修復、生物資源利用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科學研究、技術研發與集成。獲得了包括國家科學技術獎等在內的300余項科研成果,為我國生物資源利用、長江上游生態環境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以“地奧心血康”為代表的眾多科技成果成功實現產業化,有力地推動了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研究所現有在職職工300余人。建有生物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50多人。擁有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藥物化學、藥理學等7個博士學位培養點,有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藥物化學、藥理學等7個學術型碩士學位培養點,有生物技術與工程、制藥工程等2個專業型碩士學位培養點,現有在學博士和碩士研究生500余人。

研究所設有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生態環境修復中心、生物資源利用中心等3個研究部門,是“中國-克羅地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籌)”、國家天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山地生態恢復與生物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生態保育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四川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環境與應用微生物重點實驗室、環境微生物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建有4個野外臺站,擁有館藏標本量居亞洲第二的兩棲爬行動物標本館和館藏40余萬號標本的植物標本館。所級公共技術中心連續多年在科技部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年度考核中獲評優秀。

主辦中文核心期刊《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和被SCI收錄的英文期刊《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